更新时间:
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戚栋明:集聚了以后,它有一定的协同效应,首先是人的集聚,还有信息的集聚、资本的集聚。创新是没有“天花板”的,天花板就是用来给你不断突破的。
加强预期引导,促进信心提振,既要看政策供给,也要看政策落实。特别是各项支持性政策,只有精准聚焦关键领域,精细灌溉重点事项,坚决防范“跑冒滴漏”,才能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广大消费者信心,最大程度发挥出政策效力。抓政策落实,也需要抓好为企业纾困减负政策的落实,着力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进一步解决账款拖欠、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不仅是传统的生产模式在改变。眼下,企业自主设计的大模型能为全世界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不重样的丝巾;基因改良的蚕宝宝可以吐出彩色的蚕丝,技术创新和跨界融合,正在让传统丝绸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份牵挂,还藏在一张张老照片中。姚志强给记者翻看了与陈冬合影。即使这些照片已经承载着年少的记忆,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哪个是陈冬、哪一年拍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他都能记忆犹新。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和多家媒体一起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茶场、传统村落和现代工厂,近距离感受生态与产业之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经过2019、2020、2022、2025年四次修订,清单内的事项数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各类经营主体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宽准入”红利切实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了“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