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相较过往,中国此轮应对政策将更聚焦提振信心、社会保障和促进内需,这些政策可能会包括降息降准、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扩大“两新”政策范围、加大生育补贴、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扩大收储和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规模、把出口转内销纳入以旧换新补贴等。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与技术指南》,提出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系统边界等信息时,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
澎湃新闻:今年可以看到中美两国的很多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在技术和制造上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甚至有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将迎来“iPhone时刻”。您如何看待人形机器人的“爆火”?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商务部等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的通知》,部署各地聚焦首发经济,围绕四大领域,举办首发首秀首展首演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其中,精品购物方面,组织重点步行街、商圈及商场、超市、奥特莱斯、离境退税商店等企业,开展惠民促销,首发新品优品,助力消费者惠购全球好物。精致美食方面,组织各类美食集市、厨艺交流、食材博览活动,推介美食榜单、美食地图、美食名店。精彩旅游方面,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发布特色打卡地等旅游消费指南。精美展演方面,引进、举办一批国内外精品文艺演出、高规格体育赛事、高品质文博展览。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扩消费活动品牌,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多元消费场景,推动商旅文体健深入融合,打造国际友好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持续提升中国消费市场吸引力和美誉度。
——加强人文交流,拉紧民心相通纽带。要以今年举办“中越人文交流年”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元的人文交流。中方欢迎越南民众多到中国各地“串门”,也鼓励中国游客到越南风景名胜“打卡”。要共同办好中越青年友好会见、边民大联欢等有温度、接地气、聚民心的人文交流活动,深挖红色资源,讲好两国人民友好故事,把中越友好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
针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中国陆续发布多项反制措施。4月11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4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并指出,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