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在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要多想办法。发展产业是培育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治本之策。5年过渡期内,各地进一步调整优化帮扶主导产业产业结构,草食畜牧、水果、蔬菜、粮油、中药材、生猪、茶叶、食用菌、禽类、薯类等十大主导产业脱颖而出,带动人数多,带动效果显著。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效,需要抓住两大机遇。一是抓住数智技术赋能。利用好大型企业的数智技术优势,鼓励推动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项目建设,通过生产效率优化推动帮扶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用好衔接资金。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全国资金规模共计1593亿元。要将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产业作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补助资金优先支持内容,充分利用好衔接资金,加快补齐脱贫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优先布局产业发展所需配套设施。
宏观上,国内重要会议落地,表态符合预期,其实政策对外越坚定,也就意味着对内会越坚定,所以中长期的内循环(内需+科技自主)以及非美贸易共同体依然是不变的两条主线。
晋江市贸促会会长 孙水滨:我们精准针对新兴市场进行重点邀约。非洲、南美、中亚、东盟、中东等一些国家地区,邀约将近700名的专业采购商,他们很明确是带着订单要过来寻求合作的。这一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很多商协会抱团过来参加展会。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第五年,也是关键的最后一年。经过多年接续帮扶,脱贫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4051元增长到2024年的17522元,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态势,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关键。
“项目秉承‘就近居住、融入城市、美好生活’的服务理念,在有效缩短通勤距离同时全力提升建设者生活品质。我们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配套设施,为城市建设者们提供一个舒适、便捷、温馨的居住环境。”项目负责人表示。
具体而言,虽然经济基本面内生动能依然偏弱,出口走弱影响逐步显现、拖累生产端,服务消费、二三线地产销售放缓态势明显。但中央政治局会议积极定调,国内政策有望发力对冲出口边际走弱影响,对冲力度的大小也取决于对经济的冲击程度。
——有的值班一个月,结果没见几个人。为了应对“村干部走读”等不良现象,一些地方出台村干部值班、坐班制度。有村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乡镇要求村两委干部每天有人在村委会接访或接待群众办事,实际情况却是,他们经常值班一个月也见不到人来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