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重庆4月18日电 (梁钦卿)以“AI赋能病理·智启健康未来”为主题的智慧病理发展论坛17日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病理学界权威专家、AI领域学者及企业界代表逾200人,围绕标准化病理资源库建设与AI技术创新应用展开深入研讨,为促进形成“AI+病理学”学科新生态、协同创建国家级数智病理中心、聚力赋能智慧医疗技术发展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
会上,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指出,2025年1季度,全国木材产量2517.4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08%,竹材(大径竹)产量4.25亿根,同比减少11.88%;经济林产品产量1725.14万吨,同比增长23.1%。林草产值速报显示,2025年1季度,全国林草产业产值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8.9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0.46万亿元、0.76万亿元和0.47万亿元,同比增长9.14%、5.02%和15.72%。
尽管中国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网状、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并跟企业确认,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也是我们发力的重点。”刘友刚说,为提升玉米品质,公司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吉林鲜食玉米优质品种试种推广”项目建设,新品种“吉农糯9”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统一化种植、科技化管理、精细化加工,也让玉米口感更好、产量更高。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其强度以Kp指数,也就是全球地磁活动指数0到9来表示,数字越大强度也越强。本次地磁暴最大强度出现在17日凌晨2点到5点,Kp指数为8,已经达到特大地磁暴的水平,但强度与2024年5月出现的Kp指数为9的地磁暴相比,强度要小、持续时间也更短。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