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近年来,在金融部门重点发力之下,已有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民营经济。截至2024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81.4万亿元。新的课题随之而来:如何确保资金更高效地流向民企最急需的领域?
“参与此次公益探访活动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作为中国妇基会公益项目宣传大使,邓亚萍表示,“当我看到姐妹们在困境中依然坚守,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哪怕身处风雨,也从未放弃希望,努力生活,这种精神和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高度契合,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公益、支持女性发展的决心。”
梅兵谈到,高校应当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眼下的需要和趋势,进行学科专业的调整和优化,淘汰掉一批不太需要的专业,增设一批急需的新兴的或是面向未来的学科专业,“实际上,现在正在淘汰的一批学科专业,在当时也是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设置的,所以高校的学科调整优化也是一项常规的工作,只不过近些年,因为时代的变化,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调整的力度和速度大了一些,所以大家的感觉就强烈了一些。”梅兵谈到,在人才培养链上的其他环节,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实习实践的方式方法等,也都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节。
蓝佛安表示,债务置换政策还使得财政空间得到释放,经济发展动能明显增强。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迈出重要步伐,金融环境持续优化。其中,通过债务置换有效带动平台退出,从去年四季度情况看,置换政策实施后平台减少4680家,占当年减少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资金是民企经营的重要一环。”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三里河表示。这意味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金融系统需要加大服务力度。
这一常驻的“焦点”在此次会议上再被关注到,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吴伟在回答提问时先抛出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底,全市企业数量289.87万户,相当于每一千人就有企业117户,全国排名第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1016家、591家;外资金融机构555家,占比超过30%。去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160亿元。要素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去年全市公共资源“一网交易”规模1.18万亿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3650万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推动金融体系真正从“输血”向“造血”功能升级,要通过制度设计重构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