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答:教育部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关要求,对照《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24〕1号),把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作为落实“以本为本”的重要支点,扎实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指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加大专业调整优化力度。本次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同时,高校撤销专业点1428个、停招2220个。撤销、停招专业点数大幅超过增设专业点数,专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有的客人来办年卡,担心‘跑路’,我们就告诉他,钱放在银行,由公证处监管。有的不相信,我们就让他自己扫码看合同条文。它不像一些平台密密麻麻全是小字,很简明,写得很清楚,像划重点一样,老百姓一看特别可信,确实对我们有帮助。”桑琪介绍。
一是针对一般专业实行预申报制度。高校申报增设专业,须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原则上提前1年进行预申报。目的是推动高校加强规划,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本校办学条件等提前谋划新增专业。预申报制度为高校充分调研专业人才需求、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条件,留出了时间和空间,有效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追逐热点设专业。
在当天活动上,孔子学院优秀学生方聪(Rodrigo Lerner Gutterres)演唱了中文歌曲《贝加尔湖畔》。身着中国传统服装的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们诗朗诵《渭城曲》《相思》《赠花卿》等,一首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朗诵让中文鲜活生动地承载着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人类相通的美好情愫,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而后,中国老师们又诵读巴西诗歌名篇《流亡之歌》,赢得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此时此刻,中文作为“穿越时空的礼物”,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在着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有形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上下功夫,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9.9万场;推出《“石榴籽”绘本丛书》等理论产品超100件;打造了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基层学习讲堂”17317所;构建由专家学者、机关干部等784人组成的宣讲人才库;组建“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小分队4200余支。讲师团结合惠民政策讲解、农牧技术指导,拓展宣讲维度,丰富宣讲形式,打通了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还接连举办宣讲比赛与微视频大赛,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关键主线精准发力。连续3年重磅推出“理响新征程”理论宣讲大赛,吸引了超9300名内蒙古基层宣讲员踊跃登台,其中《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精彩宣讲内容迅速“出圈”,全网累计点击量超4100万。
不同平台的价差还催生出了倒卖生意。YouTube博主Paul J. Savage在视频里说,他将敦煌网的商品搬运到亚马逊卖,一天能赚500美元。在海外社交平台上,一些公开文档甚至还列出了哪些敦煌网商品适合在亚马逊倒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