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宠物殡葬、陪诊服务、AI训练……近年来,年轻人的职业领域不断拓展“上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年轻人分享自己迈入新职业的新经历、新感受。年轻人为何选择新职业?有哪些新体验?他们又面临哪些挑战?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几位转行从事新职业的年轻人,听他们讲述如何在新职业中选择方向、重新“找到自己”的故事。
近年来,职业培训领域诈骗案件高发。2023年,上海某咨询公司负责人吴某以“证书挂靠可获高额兼职费”为诱饵,伪造收益截图、雇佣“托儿”,骗取学员课程费460万元。
4月15日,中国政法大学发布情况通报:近日,我校关注到网友发布的相关信息,反映2023届博士毕业生焦某某及其与导师徐某某共同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涉嫌抄袭。学校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并启动调查程序。中国政法大学坚决维护学术规范,注重科研诚信建设,将对学术不端行为依规依纪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此外,交个朋友相关负责人介绍,外贸企业的优势市场仍在国外,而交个朋友在墨西哥、英国、西班牙、东盟、中东都有海外电商以及整合营销的服务,“我们也会帮助那些客户原来是美国的外贸企业,将业务转移到这些国家。同时,根据国家统计,2024年美国出口占中国外贸整体比例是13.5%,未来我们要帮外贸企业做的是,将出口美国的这些商品大部分都转移到中东、东盟、欧洲等世界其他更广阔的市场中去。”
“还有一些商家在社交平台上故意放大顾客的身体部位,使用‘大妈背’‘游泳圈’‘麒麟臂’等字眼,制造视觉冲击,再配以‘穿什么衣服不是由天气决定,而是由体重决定’等刺激性标语,进一步加重消费者的体重焦虑。”在北京从事减肥行业11年的业内人士李明(化名)说。
一是恶意虚假摆拍问题。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通过自我包装、作秀等手段,编造“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等虚假人设和情节,虚夸“爽剧”经历,收割流量牟取利益。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打造低俗恶俗人设,摆拍编造打架斗殴、谩骂吐脏、无底线骚扰等低俗恶俗内容。
从工业自动化迈向家庭服务,具身智能面临着环境和任务的巨大差异。李昱慧指出,工业环境结构化、规则性强,而家庭环境复杂多变,每个家庭的布局、空间各不相同,机器人需要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工业任务往往简单重复,而家庭任务如清洁、烹饪、照顾老人小孩等,不仅种类繁杂,还需要机器人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