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交通、消防、交管等部门和属地政府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开展灭火、交通管制等处置工作,现场未发现人员伤亡。顺平路顺义段潮白河大桥附近(K14+200至K15+100)采取双向断路措施,过往车辆可绕行顺平复线和顺平南线。
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喜爱的动物“明星”。在全球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球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已达757只,种群结构持续向好,遗传多样性不断上升,为保护研究、科普教育、放归自然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吉木萨尔县北庭镇组织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活动,吸引各族群众走进博物馆,通过参观展陈文物,聆听有关岑参、封常清、瀚海军等诸多北庭历史故事,引导各族群众树立“四个与共”的理念,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为我的家乡有这么悠久辉煌的历史而感到骄傲。”参观人群中,一位哈萨克族妇女自豪道。
陪伴“荷风”“兰韵”一同前往奥地利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兽医杨海迪介绍,“荷风”“兰韵”启程前,中奥专家就制定了详细的运输方案、应急预案,并准备了大熊猫喜爱的竹叶、竹笋、胡萝卜、窝窝头作为“飞机餐”。大熊猫抵达奥地利后,奥方专家会将两只大熊猫的具体情况每个月以报表的形式反馈给中方。
昨天,随着冷空气南下,暖湿气流减弱,雨带在南压的同时强度也有所减弱。监测显示,浙江中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北部和南部、湖南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等地出现大雨或暴雨,广西河池、百色和广东韶关等局地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