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他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向论坛发来贺信,预祝论坛取得丰硕成果。邓鸿森在贺信中表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期待与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继续携手前行,把握机遇,共同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强调“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内生发展动力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培育壮大这一动力源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任务,又是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三是规范、优化节假日值班检查,减少对程序、形式等的过度苛责。在确保值班人员对重大突发事件等真正需要响应的情况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明确禁止以摊派工作、滥用属地管理等为形式的响应式值班行为。
“台湾民意基金会”今日(6月18日)公布最新民调,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声望为48.2%,相较上个月重挫 9.8 个百分点。该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表示,在台湾,一个百分点代表 19.5 万人,10 个百分点代表近 200 万人,上任不到一个月,流失近200万人支持,是一个严重的警讯。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当然,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红线。
在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要多想办法。发展产业是培育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治本之策。5年过渡期内,各地进一步调整优化帮扶主导产业产业结构,草食畜牧、水果、蔬菜、粮油、中药材、生猪、茶叶、食用菌、禽类、薯类等十大主导产业脱颖而出,带动人数多,带动效果显著。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效,需要抓住两大机遇。一是抓住数智技术赋能。利用好大型企业的数智技术优势,鼓励推动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项目建设,通过生产效率优化推动帮扶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用好衔接资金。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全国资金规模共计1593亿元。要将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产业作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补助资金优先支持内容,充分利用好衔接资金,加快补齐脱贫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优先布局产业发展所需配套设施。
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高级讲师迈克·巴斯廷近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广交会历史悠久,吸引力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