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赵磊:其实,每一个领域都可能成为“牛鼻子”,关键是要在不同时期,能够精准识别其敏感性、压倒性。在当前形势下,政治安全以及经济安全是重点和难点。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画卷中,算力如同燃料,将冷冰冰的数据点燃,成就智能化的跃迁。然而,当城市纷纷筹建万卡集群时,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到底是在追随当下的技术趋势,还是在为未来构建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3年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并规划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1998年出生的莫泱泱在北京市丰台区和两名朋友一起经营一家宠物殡葬店。2023年,原本从事传媒行业的她决定进入宠物殡葬领域,因为“这里是一片蓝海”。
中国国民党“战斗蓝”发起人赵少康认为,台湾不能完全靠美国,“因为百分百靠美国也没用。”他质问,大陆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台湾地区(究竟)要不要大陆市场,还是继续“抗中保台”,靠美国就可以了?
而最值得中国城市借鉴的,也许是新加坡的做法。面对全球算力竞赛的狂热,这座岛国并没有急于铺大摊子、追热点,而是选择了一种“精准打击”式的策略。根据《新加坡数字发展蓝图》(Digital Connectivity Blueprint, 2023),新加坡将在未来几年投入约50亿新元,用于包括AI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同于一味堆高卡数的做法,它明确聚焦多个高价值场景,尤其在智慧交通与医疗影像领域率先落子,算力资源优先向这些可验证、可落地的方向倾斜。
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做优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坚持“向数图强”。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500亿元、增长20%,总营收1650亿元、增长15%,现已成为海南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