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这几年,我国一再强调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就是因为在经济实践中经常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一些政策存在碎片化、条块化问题。或者同一领域“政出多门”,缺乏统筹;或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衔接不畅,缺乏协调;或者缺少对政策效果和社会预期等方面的一致性评估,造成不同政策相互掣肘、效力相互抵消。越是面对复杂局面,就越要重视促进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打好“组合拳”,增强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第二,这有助于从时序上平衡短期效果与长期效益,避免顾此失彼。短期政策通常针对当下矛盾或紧迫需求,关注对局部问题的迅速缓解。例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会通过减税降费、降低利率水平、提高市场流动性等方式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和市场预期。此类政策的特征在于见效快,能够及时释放积极信号或提供直接支持。长期政策则更多关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深层次目标,强调系统性和前瞻性,力争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若只靠短期刺激,容易造成资源聚集于落后或低效领域,损害未来发展潜力;反之,若一味强调长期的结构转型,却对当前企业生存、市场信心、民生保障关注不足,则容易错失机遇甚至引发更多问题。
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重在真发现问题、真面对问题、真解决问题,只有把更多目光投向看似不那么光鲜亮丽的“后院和角落”,多从细节细微处用功用力用情,多朝着基层走、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始终秉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时搞得大张旗鼓、热热闹闹,到头来却什么实际问题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这背后,或许有工作方法不得当的原因,但也不排除是因为调研的形式主义色彩太浓、官僚主义味道过重。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在调研时习惯于坐在车上沿着设计路线隔着车窗看亮点、看表面,只看到了面子上的光鲜亮丽,却忽视了“后院和角落”的急难愁盼。这种“观光式”调研,不仅失去了调查研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且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对党和国家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随着政策效能与市场活力的进一步叠加,经济大省继续在“稳、新、进”三个维度上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更坚实支撑。
从创新投入看,经济大省亦走在前列。江苏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分别增长13.1%、31.7%。在工业技改投资方面,浙江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4.8%。广东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6%。
约翰内斯堡4月23日电 (记者 孙翔)南非统计局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7%,为自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以来的最低水平,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和南非储备银行(央行)设定的3%至6%通胀目标区间。
据《瞭望》杂志报道,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特别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