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灭蟑小能手、安全环保、对人零危害,低至5.69元一只……”随着春季气温升高,蟑螂蚊蝇又到了活跃的季节,不少人购买各种药物、粘板等用于除害,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购买白额高脚蛛、蚰蜒等,用“一物降一物”的生物防治理念除虫。《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生态除虫”已经成了一门生意。
一是恶意虚假摆拍问题。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通过自我包装、作秀等手段,编造“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等虚假人设和情节,虚夸“爽剧”经历,收割流量牟取利益。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打造低俗恶俗人设,摆拍编造打架斗殴、谩骂吐脏、无底线骚扰等低俗恶俗内容。
向南同样经历了转行,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他毕业后做过教培老师和汽车销售。2024年,随着各种大模型崛起,“AI的风”吹动各行各业,也吸引了向南。他了解到,AI训练师是一系列与AI训练相关的岗位统称,“只要是和文本内容打交道的,大模型测评、大模型标注、指令工程师,都属于AI训练师”。他看中了“AI训练师收入不错,属于AI行业里比较容易入门的岗位,对学历、经验的要求也比较宽松”。近来,不少公司在招有经验的AI训练师,于是,他花近两万元报名参加AI培训班,迎着“AI风口”,迈上转行之路。
桂林4月15日电 (张广权)时值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2025年中越跨境旅游合作交流活动14日在广西桂林正式启动。
“标准的衔接统一,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环节。”重庆市商务委外贸促进处副处长赵蕾说,为了让更多企业便捷实现“出口转内销”,重庆通过组织本地企业开展国际先进标准对标达标活动,推动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目前,全市累计组织295家企业自我声明对标结果492个,发布对标方案31个。
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此类犯罪分子利用求职人员渴望“高薪”“稳定”工作的心理,精心设计各类“求职陷阱”。他们有的通过劳务中介机构或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招聘广告,以夸大薪酬待遇为诱饵吸引求职者报名,骗取定金等费用;有的伪造应聘场地、组织虚假考试、办理虚假入职手续,进而骗取介绍费、培训费等;更有甚者通过注册正规公司、入驻写字楼、在招聘平台发布信息、为员工缴纳社保等方式伪装成合法企业,实则暗中从事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些骗局令一些求职者蒙受经济损失,甚至有人因此身陷囹圄。
为了推动硬件成本下降以及技术的发展,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2025年2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力争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月,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正式揭牌,初步形成具身智能产业聚集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