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活动现场,围绕“水岸叙事”主题,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和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从“城市阅读”和“阅读城市”的角度,分享了上海在“一江一河”孕育下,城市文脉传承和更新的价值。普陀区文旅局联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将邀请20位当代艺术家,以普陀区60处历史文化景点为灵感,创作出一系列精美的藏书票,在方寸之间呈现普陀的人文风貌与城市记忆。
《2024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2024年上海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7.15%,人均阅读量超10本。数字阅读连续三年登上市民偏好阅读方式榜首,数字阅读付费行为愈发普遍。上海书展等图书交易活动受全民追捧,市民参与二手书交易热情高涨。77.96%的上海市民在过去一年使用过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或城市书房等公共阅读空间,青年群体“夜读”趋势初显,银发群体阅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市民期待城市有更多公园、商场、CityWalk、医院等“阅读+”生活场景。
一名参赛选手表示,参加这样的赛事既锻炼了身体,也欣赏到了当地人文美景、品尝到当地美食,“这样的文体旅游活动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满满收获”。(完)
对于县域旅游的未来,张建充满期待。他建议加强职业人才培训,针对民宿管家、活动策划等岗位开展专业化、定制化培训。同时,政府能够牵头民宿、景区、餐饮等更多地展开营销联动活动。
市场运行起步平稳,业态增长态势良好。从批发业看,1-3月,商务部重点联系商品市场成交额1.3万亿元,工业消费品类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0.8%。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3月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13.4点,同比上涨1.3%,大宗商品市场温和回暖。从零售业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商品零售额11.0万亿元,同比增长4.6%。限额以上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品牌专卖店、百货店五大业态零售额均呈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9.9%、6.7%、4.6%、1.4%、1.2%。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芦猛去德惠时,德惠老乡称奇:“德惠有啥好玩的?不如去农安,至少那有座辽代古塔。”当他去农安时,农安老乡又反问:“农安有啥好玩的?”尽管如此,芦猛还是对县域游乐此不疲,在他看来,“奔县”,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白山黑水间,千里沃野中,大片的玉米、水稻、大豆……让人轻易想起那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在县城这个构成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里,他看到了经济、社会变迁的缩影,烟火气十足的市场、赶着马车的农民、做着小本生意却大方附送很多东西的大爷大妈、从来不让一句话“掉地上”的东北老乡,就是藏在县城里的热气腾腾的“乡土中国”。随着愈发深入、广泛地探索这片黑土地,芦猛对工业重镇、祖国粮仓这些概念的感知也更为真切。他还想“奔更多的县”,去聆听白山黑水之间,那永远也讲述不完的人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