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在谈到中澳文化的融合时,王建忠强调,两国文化都重视“和谐”、“包容”和“家庭”,这是中澳民间交流能够持续深化的重要基础。他认为,中华文化中的“和为贵”理念与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不谋而合,双方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这得益于政策红利的释放。政策支持下,新原料发展迅猛。根据姚永斌分享的数据,2021年至2024年,我国新增备案原料数量分别为6个、42个、69个、91个(其中1个注册);而1978年至2020年共审批仅14个。
商会的努力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王建忠表示,多个层级政府对商会在促进中澳交流方面的贡献表示赞赏,并给予实际支持。“我们成为连接中澳民间交流的重要纽带,也得到了主流社会的广泛接纳。”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Mira Ahmed Abdelmohsen Mohany Tantawy对萧红、迟子建等中国东北作家的作品如数家珍。“迟子建总是在描摹寒冷时写出温暖,在表现孤独时唤起喧嚣,在拥抱人群时倾听自然的脉动。”她说,因为发自心底的热爱,她将终其一生翻译东北文学作品。
交流团还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学习,了解到中心在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生命光电子等领域的成果。香港青年们纷纷表示,这些先进的科研成果让大家看到中国内地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也感受到科技发展对国家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到“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到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一项项举措破藩篱、优机制、激活力,万千企业“成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