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今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说,上海将进一步全面增强浦东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发挥好浦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示范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
成都3月10日电 (王利文)四川省2025年科技工作会10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披露,2024年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增长25%,预计202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6万亿元、增长3%以上。
这也已经不是欧洲议会议员首次提交类似的建议。POLITICO称,去年1月,欧洲议会120名议员签署联名信,呼吁欧盟成员国调查匈牙利“是否持续违反欧盟价值观”,并要求剥夺匈牙利的投票权。
高校作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形成了“学校-企业-学院”三者联动,一方面深化产教融合,调研用人单位需求并反馈到招生和培养环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在毕业生中做好宣传引导,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无感办”“免申即享”等政务服务,极大削减了办事环节,增加了民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彰显出肉眼可见的治理效能。眼下,多地试行的“政策直达”便是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企业,然后自动兑付产业补贴、退税等服务。在不久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该省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880亿元,极大支持了企业的发展。此外,一些地方为老年群体开发“静默认证”系统,通过水电使用、公交出行等日常数据动态判断生存状态,使需要实地精准核实认证的老人数量大幅下降,认证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极大便利了老年群体。让民众感受不到治理的存在,却处处享受治理成果,正是个中令人称道的治理智慧。
一则看似普通的社会新闻,折射出政府服务改革的突破性实践——“无感办”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展现其治理智慧与温度,重塑民众对公共服务的认知。
近年来,中大培养了包括DeepSeek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华为天才少年在内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所需要的战略资源,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中国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高校不仅要加大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更要加大人工智能交叉人才的培养力度。中山大学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人工智能的“导师”“学伴”和“助教”的作用,强化基于教育场景的模型开发与运用。同时,构建“教师—学生—AI”高效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人机协同”环境下的创造力培养。其次,丰富人工智能课程资源,为每个专业的同学提供人工智能的通识课程。中山大学还开设了“人工智能+”交叉专业、微专业和双学位项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数智时代的创造力,从而推动未来科学与技术的形成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