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务实合作是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内生动力。中俄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去年双边贸易额逆风创下2448亿美元新高。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大能源供应国,两国经济优势互补,合作潜力足,发展空间大。此访期间,双方又签署20多项合作文件,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做大合作蛋糕,夯实经贸和能源合作基本盘,支持跨境电商、农业、矿产合作,稳步推进核能、航空航天领域大型合作项目,加快拓展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双方签署新版投资保护协定,为高水平经贸合作完善制度安排,有力对冲了保护主义逆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在进行的“中俄文化年”精彩纷呈,“中国热”在俄罗斯各地持续升温,双方合拍的电影《红丝绸》广受好评,两国革命者并肩战斗的故事感动了大批观众。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加强教育、青年、媒体、电影等领域合作,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让中俄友好世代相传。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指出,当前AI的技术鸿沟持续扩大,作为AI研究的国家战略力量,高校有责任回答如何让技术红利变为“多数人的福祉”的问题。他期待充分发挥CCF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影响力,汇聚各方力量,让AI的成果真正“甜”进民众心坎里。
俄罗斯能源部部长 齐维廖夫:两国元首的会见意义重大,令人鼓舞。领导人间的友谊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开展合作,目前俄中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成果,相信未来将继续深入。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在《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应对全球性挑战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我们坚信,世界各国人民都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
明天,内蒙古东部、吉林中北部、新疆沿天山地区、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甘肃河西、四川北部、重庆西部、云南西部、海南岛、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西藏东南部、四川东部、台湾岛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国家队”意识,努力以优秀作品向着艺术“高峰”不断攀登。